消失模生产过程中铁液成分与温度的控制
高强度灰铸铁,熔炼时严格控制碳当量(CE)在3.7-3.9%,保证铸造与力学性能。采用频感应炉熔炼+炉前孕育处理工艺,控制碳含量2.9-3.2%硅含量1.6-1.8%,加入 0.3-0.5%FeSi75 孕育剂瞬时孕育,细化石墨组织、提高强度。硫、磷含量分别控制在<0.08%,避免热裂,
浇注温度控制在1400-1460℃,保证流动性。过热度不足易充型不完整、有冷隔,温度过高则石墨粗化、缩孔倾向加剧、孕育衰退。工艺要点:出炉前三角试片白口检测,白口深度1-3mm判断孕育效果;浇注前热分析仪测CE值确保成分合格;控制出铁至浇注时间≤15分钟,防孕育衰退。
浇注速度与充型路径
铁液流动性好、凝固区间窄,易出现缩孔、缩松。浇注系统设计要兼顾平稳充型与补缩能力。采用底注式,按铸件重量与模数计算浇口截面,充型速度1.53m/s,降低紊流与氧化夹渣风险。横浇道设阻渣挡板和过滤网,去除氧化渣与未熔孕育剂颗粒。内浇口布置遵循近热远冷原则:在厚大部位附近设内浇口促进顺序凝固;在远端或薄壁区提前引入铁液防止冷隔;在最后充型区域设冒口或溢流冒口,收集先期铁液并补缩。
大型铸件推荐开放式浇注系统(A内:A横:ZA直=1:1.5:2),降低充型压力,减少冲砂与气孔。配合石墨冷铁局部激冷,调节温度梯度,消除缩松,关键控制点:浇注时间短而稳,每箱≤30秒(视铸件大小调整);连续稳流浇注,防二次氧化与卷入气体;浇注后延时打箱≥2小时,防热裂与变形。
NJ-TG4型炉前铁水质量管理仪用于炉前快速测定灰铸铁和球墨铸铁铁水的碳当量(CEL)、碳含量(C%)、硅含量(Si%)、锰含量(Mn%);预测普通灰铸铁的抗拉强度等。操作人员经简单培训即可操作。
技术参数
|
测量对象 |
测量范围 |
测量精度 |
分析时间 |
|
CEL |
2.50~4.80% |
±0.08% |
约1.5分钟 |
|
C% |
2.30~4.20% |
±0.05% |
|
|
Si% |
0.60~3.80% |
±0.10% |
|
|
Mn% |
0.10~1.40% |
±0.15% |
|
|
抗拉强度 |
100~400MPa |
±10MPa |
|
|
硬度 |
150~300HB |
±10HB |
- 上一篇:没有啦
- 下一篇:国庆节、中秋节放假通知 2025/9/30

